2017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二号通知


(34)大地构造与沉积盆地
召集人:刘少峰 孟庆任 李忠 杨永太
      沉积盆地作为大陆地壳表面发育的一种重要构造单元,其形成和演化受控于岩石圈(或地壳)变形、深部地幔活动及地表地质作用。盆地沉积不但记录了古气候和环境演变,而更重要的是记录了大地构造作用过程和深部地幔过程,因此,大地构造与沉积盆地结合研究长期处于国际地球科学发展的最前沿。本专题将在我国近年沉积盆地研究基础上聚焦如下几个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①沉积盆地精细的年代-岩石-地层格架及其反映的地表过程与地壳变形耦合;②地表过程、动力地形与板块构造活动和深部地幔过程耦合;②沉积盆地(大型克拉通内盆地和大陆边缘盆地)及其深达岩石圈地幔基底的3-D精细结构和盆地成因;③俯冲、碰撞造山背景下的盆山系统演化与动力学(以特提斯洋和古亚洲洋的关闭过程为例);④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演化及其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动力成因关系。

(35)沉积盆地矿产资源综合勘察
召集人:于常青 翟刚毅 李明
      当前的盆地勘探中,一般主要以油气为主。但是目前在我国很多的盆地除了油气之外,还有包括:铀,天然气水合物,页岩油气,钾盐,硼矿等很多我国急需的矿产资源。为了做好综合勘察利用,目前在国内外很多盆地都已经开展了矿产资源的综合勘察,通过对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的综合利用,对盆地进行综合勘察分析,以探测更多的矿产资源,目的在于降低勘探开发的综合成本,提高勘探开发效益,更好的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36)盆地动力学与能源
召集人:何登发 琚宜文
      沉积盆地动力学研究沉积盆地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结构特征、成因机制及其对成矿、成藏的控制作用,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沉积盆地动力学在沉积盆地的深部构造背景、盆-山关系、沉降机制、充填模式及其对能源、矿产的控制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本专题将对以下方面进行研讨:①沉积盆地的深部结构、过程与盆地形成;②沉积盆地的构造—气候古地理;③多旋回沉积盆地叠合动力学过程与原型盆地演化;④叠合盆地复合成矿(藏)系统流体运聚及其资源、能源效应。通过对不同层次、不同尺度、不同机制的盆地动力学进行综合研讨,通过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充分融合,推动我国盆地动力学研究的进步。

(37)沉积岩系改造与能源矿产赋存
召集人:琚宜文 曹代勇 何登发 卢双舫
      不同时代的沉积岩系形成之后,大都经历了复杂的演化与改造过程。构造-热-流体作用对沉积岩系的改造,不仅会造成其物质组成、结构和构造变化,而且还导致沉积岩系层内的顺层滑脱与岩层流变,以及沉积岩系之外流体的加入与其相互作用。由此,沉积岩系的形成与改造,必然产生多种能源(煤、油、气、铀)与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的聚集与赋存。近些年来,已在沉积岩系三维时空分布、物源分析、有机质与成矿物质发育的沉积−成岩过程、非常规储层的物质组成和微纳米孔隙结构、流体-岩石的相互作用、矿物的转化、及富有机质页岩和煤岩等的固-液-气演化以及沉积岩系层内顺层滑脱与页岩和煤岩流变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专题将主要对以下方面进行深入研讨:①沉积岩系形成、演化与改造的地球动力学背景;②沉积岩系的沉积−成岩-改造过程;③沉积岩系构造变形以及顺层滑脱与岩石流变;④非常规能源的富集与赋存机理;⑤多种能源(煤、油、气)和金属与非金属矿产的聚集与共存特征。

(38)地球内部挥发分的迁移与作用
召集人:倪怀玮 杨晓志 毛竹 李元 陈仁旭
      地球内部的挥发性组分包括H、C、S、N、卤素和惰性气体元素。板块俯冲将挥发分从地表带入地球内部,挥发分通过矿物相变和脱水、岩石熔融、岩浆分异等一系列物理和化学过程发生迁移,最终以火山喷发的方式返回地表,完成在地球内部的循环。另一方面,部分挥发分可能被俯冲板片携带至过渡带、下地幔甚至核幔边界。挥发分的迁移既是地球内部岩石学和地球动力学过程导致的结果,又反过来作用于地球内部的相关系、化学分异和物理性质,并进而影响包括地幔和板块运动在内的地球内部运行机制。本专题欢迎岩石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和矿物物理、地球物理方向的研究者踊跃参与讨论,特别鼓励将实验分析、理论计算和野外观察相结合,推动对地球内部挥发分的迁移与作用的深入研究。

(39)同位素热年代学理论、方法与应用
召集人:王非 陈文 丘楠生 田云涛 沈传波 袁万明
      同位素热年代学是一门集同位素年代学、构造地质学、岩石矿物学、计算模拟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同位素年代学除为地质事件标定时间外,它所涉及的元素或同位素的扩散特性使其成为解析地质热历史、洞悉地壳深部动力学机制的定量手段。通过同位素年代学分析,我们不但可以了解岩体或矿体形成及盆地埋藏的温度、时代、深度,而且因为同位素扩散的可模拟性使得我们能够定量地解析冷却历史及剥露过程,因而可以开展时间-空间-温度定量关系的综合性研究。同位素热年代学这些独特的特性,使其在造山历史(包括早期造山过程和造山带后期隆升冷却-剥露历史研究)、沉积盆地热演化历史、金属矿床成矿作用过程和隆升剥露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地球与行星科学中的重要支柱。本专题拟就同位素热年代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等方面开展交流讨论,以期提升我国同位素热年代学的研究水平。

(40)金属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分馏理论、分析方法和应用
召集人:刘耘 陈玖斌 秦礼萍 黄方
      过去十几年来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MC-ICP-MS)的诞生和广泛应用引发了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的重大突破,由此形成了“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这一令人瞩目的新兴学科。国际上经过近20年的发展,“非传统”已经变成新的“传统”稳定同位素。考虑到大部分绝大部分“非传统”稳定同位素为金属体系,因此也可以称之为金属稳定同位素。新的同位素体系不断得到开发,并被应用到从低温到高温、从地球内部到地表、从生物到非生物、从天空到海洋、从古环境到现代环境等等内容丰富的领域中,是国际地球化学界当今的一个研究热点。我国地球化学家近年来在金属稳定同位素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分析方法、分馏理论和应用等多方面取得很好的进展,更多的科研机构也开展了相关研究。这个分会场将着重交流和讨论金属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的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