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二号通知


(78)汶川地震研究十年回顾
召集人:黄辅琼 杜方 张雪梅 张会平
      汶川地震作为大陆内部自有观测以来发生在人口稠密地区的罕见大地震,其影响是世界性的。在国际文献检索中,该地震受到的关注程度也是仅次于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9.0级大地震和1999年9月21日台湾集集7.6级强震群。历经10年,重新审视该地震的孕育、发生以及震后应急救援与灾后重建等全过程,对未来大陆地震防御、预测与预报研究具有不可低估的科学意义与社会学意义。为此,本专题将重点但不局限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地震孕育动力学环境;②地震破裂扩展过程与断层面复杂几何特征;③地震孕育、发生与震后破裂愈合的全过程观测现象解译;④震后救援与灾后重建启示。

(79)地震电磁扰动及其传播响应机理
召集人:张学民 王兰玮 杨冬梅 杜学斌 汤吉
      地球的电磁特性是其固有的基本物理特性,电磁场也是联系日地空间各圈层之间的重要媒介,是地震前兆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地震孕育过程中因为岩石层应力状态的改变,地球电性结构、宽频带电磁辐射等现象非常丰富,这些信号中蕴含着来自空间和地下电磁场及其耦合响应的多源信息,因此多维立体电磁监测和分析技术日益受到关注。本专题将就地下、地表及空间监测的电磁信息及其地震科学应用进行探讨,综合地基、卫星观测、结合天然源和人工源信息、以及理论模型构建等多种探测及研究手段,探讨电磁扰动信号产生及其在岩石层、大气层以及电离层中的传播耦合机理,促进各种新型电磁观测技术在地震监测中的综合应用发展。

(80)地震应急管理与研究
召集人:杨建思 聂高众 陈安 顾林生
      地震应急具有科学与社会双重属性,涉及到政府,民生和社会稳定,是地震研究工作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的领域。因此地震应急需要融合多个学科的知识来研究和探讨地震应急的社会问题和科学问题,共同推动地震应急管理和理论技术发展,为减轻灾害的影响作出努力。本专题开展地震应急的社会管理与相关科学研究研讨,以及地震应急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科研方案,使得地震应急这一学科注入更多的新成果,服务于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

(81)应用地球物理学前沿
召集人:胡祥云 李振春 王万银 曾昭发 李宁
      应用地球物理学发展迅速,勘测设备更新日新月异,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从地上到太空,从地质工程到资源勘探,从固体矿藏勘探到流体资源勘探,从常规资源到非常规资源,领域十分广泛,且与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密切相关,涉及能源、资源、环境、灾害、工程、信息、军事以及其与地球物理相关的边缘学科。参会的论文内容重点强调创新性,可涉及应用地球物理学科(以重力、磁法、电法、地震及测井等为主)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交叉学科渗透及前沿研究。主要范围将围绕以下重点:①国内外应用地球物理学的前沿研究,最新的研究成果;②应用地球物理学科现状及展望;③新技术性方法创新性的应用与综述;④地球物理与其它学科交叉的创新性应用。

(82)工程结构性态化设计与地震韧性
召集人:王涛 周中一
      以下一代基于性态化的地震工程为核心,着重报告交流国内目前在地震韧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涵盖工程结构和非结构的破坏机理与损伤控制、基础设施系统的地震韧性、城市地震灾害损伤评估等主题。

(83)地球重力场及其地学应用
召集人:徐建桥 吴晓平 王谦身 李辉
重力场能有效反映地球系统结构和变化,因此观测地球重力场并开展地学应用研究,对了解地球圈层结构、地球动力学过程、资源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专题内容包括:重力仪研制;地球重力场及其时空变化的现代大地测量监测;高精度多时空分辨率重力场模型研究;卫星重力场反演理论、方法和模型;地球系统物质分布与运移的时空变化规律探测;水资源、地震灾害等环境变化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地壳构造、矿产资源的重力勘探;行星重力场及其圈层结构和动力学。

(84)Progress in the studies of geophysics and regional dynamics of Asia
Conveners: Li Zhao,HuajianYao,ShijieZhong,Xiwei Xu
      Asia features various tectonic units from stable cratons to active inter-plate and intra-plate deformation. High seismicity and assorted tectonic units make Asia a main focus of geophysical and geodynamical studies. This session invites contributions on the new findings and innovative theories and methods in geophysics,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which will help characterize the present state, image the crustal and/or mantle structures and unravel the dynamic processes of Asia. Studies on understanding and mitigatinggeohazards, including earthquakes, tsunamis, volcanoes, landslides, etc., are also welcome.

(85)太阳活动及其空间天气效应
召集人:汪毓明 冯学尚 李波 何建森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空间天气与人类活动正日益相关。太阳是空间天气的源头,它经由各类的太阳活动以不同的形式把太阳中产生的能量向地球空间传输,如持续吹拂着的太阳风、剧烈爆发的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CME)等。这些能量经行星际空间传播后能够到达地球附近,并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而引起一系列的扰动变化,从而造成空间天气的变化,剧烈的扰动往往还会形成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本专题旨在利用观测、模拟和理论解析等方法,对太阳活动的发生、发展和传播等各个物理过程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从而帮助进一步地理解它们的空间天气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