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二号通知


(40)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
召集人:詹仕凡 刘 洋 邓志文
      地球物理是油气田和煤田勘探的重要技术,提高地球物理勘探资料的分辨率、信噪比、保真度和成像精度以及获得高精度的地球物理参数和储层参数,是近年来油气田和煤田地球物理勘探的主要研究内容。本专题征稿范围包括: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复杂地区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井筒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油气田和煤田地层参数反演及解释;高精度重磁电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及与油气田、煤田勘探开发有关的地球物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

(41)环境地球物理方法技术与研究进展
召集人:杨 进 田 舍
      环境地球物理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新软件、新成果新进展、及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应用效果。环境地球物理主要应用领域包括:① 水资源环境(水体污染、海水入侵、大坝渗漏等);② 油气环境(加油站污染);③ 固体废弃物环境(垃圾填埋场等);④ 地下工程环境 (地下管线、地铁、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⑤ 地质灾害环境(滑坡、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⑥ 辐射环境(核废物污染、核废料堆放选址);⑦ 道路交通环境(公路、铁路、桥梁、隧道等病害);⑧ 其它环境(环境评价、环境保护、古文化环境等)。

(42)浅地表地球物理进展
召集人:田 钢 殷长春 张双喜
      近地表是地球介质中最复杂、最敏感和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它成为地球物理学家极具挑战性的研究对象。近地表地球物理学是利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探测和研究近地表地球介质的物理性质,研究其与人类活动、生存环境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之间的相互联系,为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提供科学方法、相关技术及观测数据,是近年来地球物理学中发展较为迅速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方向。本专题强调可应用于浅地表研究的地球物理方法和技术的新颖性和实用性,包括仪器设备研发、数据采集技术、模拟与反演方法、以及新的应用实例等。

(43)工程地球物理技术进展与应用
召集人:底青云 李 貅 徐佩芬 张建清 李 坚
      将围绕“工程地球物理技术进展与应用”主题,并聚焦以下内容开展学术、技术交流: ①城市与环境工程地球物理技术进展;②大型工程建设中的地球物理新方法新技术;③新能源开发建设地球物理方法技术与应用;④其它地球物理新技术新方法新进展工程地球物理专委会汇聚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铁路、水电和城建等产业部门的大量专家学者,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服务。本专题将特邀铁路、水电等工程地球物理专家到会作学术报告,充分展示近年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的地球物理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

(44)地球重力场及其地学应用
召集人:徐建桥 吴晓平 王谦身 李 辉
      重力场能有效反映地球系统结构和变化,因此观测地球重力场并开展地学应用研究,对了解地球圈层结构、地球动力学过程、资源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专题内容包括:重力仪研制;地球重力场及其时空变化的现代大地测量监测;高精度多时空分辨率重力场模型研究;卫星重力场反演理论、方法和模型;地球系统物质分布与运移的时空变化规律探测;水资源、地震灾害等环境变化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地壳构造、矿产资源的重力勘探;行星重力场及其圈层结构和动力学。

(45)川滇国家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
召集人:任金卫 张培震 张晓东
      2014年底,中国地震局决定成立川滇国家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以下简称实验场)。实验场通过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开放的地震科学研究实验平台,开展地震科学研究探索,推动国内外地震科技创新和进步。本专题以实验场地震科学研究成果交流为目标,主要内容包括:①实验场区域和重点构造部位的地震构造、介质性质、古地震等;②实验场区域活动地块、断裂构造的运动特征、地震活动特征;③实验场区域地震破裂机制和地下介质力学状态;④实验场区域和重点构造部位的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⑤在实验场区开展的监测预测新技术方法成果。同时欢迎高水平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交流。

(46)地震波传播与成像
召集人:杨顶辉 刘伊克 李小凡 赵志新 符力耘
      地震波传播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理论基础,地震成像是探视地球内部结构和相关信息的重要方法。本专题重点研讨地震波传播与成像探查中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其应用成果。征稿范围包括:①地震波传播理论、正演新方法及成像新技术;②地震波传播理论在油气、矿产等资源,表层结构勘探,环境地质调查等工程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③地震波衰减、各向异性等介质属性准确描述的进展;④地震波场模拟和反演成像的高性能计算技术,以及数字化计算结果显示、软件及硬件;⑤上述各种有关地震波传播与成像的事例研究、应用及其成果。

(47)海洋地球物理
召集人:郝天珧 宋海斌 丘学林 李春峰 杨 挺
      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新资料、新方法、新技术及新应用;海洋深部地球物理与大陆边缘动力学;深水沉积、油气与天然气水合物;海相残留盆地;海洋工程地质、环境地球物理;地震海洋学;海底热液活动与成矿;其它有关海洋地球物理科学内容也欢迎交流。

(48)地震震源物理研究进展
召集人:杨宏峰 马胜利 章文波 周仕勇 张国宏
      我国是地震多发地区,对地震灾害进行有效预防和减灾的工作是社会的迫切需求。对地震过程和发震机理的深入了解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基础。近些年来,针对震源物理的研究在观测、实验、理论及数值模拟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本专题在此召集针对地震发生机理、孕育过程、破裂传播和终止、震后恢复等过程的相关研究,利用地震波观测、野外地质观测、大地测量、岩石实验、理论和数值模拟等不同手段,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介质属性随时间变化、应力状态、破裂过程、野外断层观测、断层结构、非均匀性对地震破裂和地表震动的影响、流体作用、伴随地震发生的慢速滑移等等。

(49)利用人工震源探测地下介质结构及其变化
召集人:张元生 杨宏峰 张 伟 田晓峰
      利用人工震源进行地下介质监测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目前人工震源探测在实验、理论及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人工震源探测把从被动观测变为对地下介质动态变化的主动探测,如探测地下介质结构的波速时空演化、认识灾害机理、探索地震的物理预测等。本专题欢迎与人工震源探测地下介质结构及其变化方面的研究投稿,也欢迎其它与人工震源相关的研究投稿,如主动源与被动源联合反演成像、可控震源技术方法、可控震源记录资料处理方法等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