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通知(第二号)


(三)大陆构造与超大陆演化
(10)前寒武纪地质与超大陆演化
召集人:赵国春   郭敬辉   刘福来   李三忠   刘树文   翟明国
主要内容: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使我们对地球起源和演化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 然而,前寒武纪地质领域还有许多没有解决的重要的地质问题,如最初始地壳的组成,地球在前板块构造阶段的构造机制,板块构造何时启动,早期板块构造的作用方式,板块构造与地幔柱构造在太古宙地壳形成中的作用、差别和联系,前寒武纪超级大陆的拼合、增生和裂解,早期海洋的发展与生命过程,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其它相关的前寒武纪地质问题,近年来我国地质工作者在华北,华南,塔里木克拉通以及这些克拉通之间和克拉通内部的前寒武纪造山带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并取得重要进展. 这些进展对于中国乃至于全球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诚邀各位同仁在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前寒武纪地质与超大陆演化”专题充分展示您的研究成果。

(11)华南大陆构造
召集人:王岳军   舒良树   颜丹平   冯佐海
主要内容:华南大陆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也是我国大地构造研究的经典地区, 更是学术争鸣最为激烈的地区之一。现有资料表明该区经历了前寒武纪碰撞拼贴和古生代陆内演变,早古生代以来受到特提斯和太平洋构造域的双重影响。近年在扬子周缘及华夏内部新元古代构造格局及其与罗迪尼亚的关系,主要变革时期的变形构造及面状岩浆与变质作用特征、燕山期东西部构造的差异发育及形成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本专题将重点交流上述研究成果,并研讨其存在问题。

(12)华北克拉通演化与成矿
召集人:朱 光   张宏福   郑天愉   李建威
主要内容:华北克拉通具有大于38亿年的演化历史,其早期(前寒武纪)演化经历了太古代时期的克拉通化、古元古代时期陆块拼贴与聚合和中新元古代时期的裂陷;显生宙不同时期又经历了多阶段改造甚至破坏,包括古亚洲洋、特提斯洋和太平洋的演化对其都有着重要影响。华北克拉通各阶段大地构造演化诱发其具有特色的区域构造变形、岩浆活动、沉积作用与成矿作用,并造就了现今华北克拉通及周边地区的宏观构造格架,形成其复杂的岩石圈结构。该专题诚邀对华北克拉通演化与成矿专题感兴趣的专家,就相关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等开展交流和研讨。

(四)青藏高原
(13)青藏高原活动构造与构造地貌研究进展
召集人:刘 静   李海兵   张培震   张会平   郑洪波
主要内容: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最大、最年轻的造山成因高原,其独特的高原地貌形成是长期构造、气候与侵蚀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现今构造活动强烈,强地震频发。本专题欢迎各学科学者展示在高原活动构造与构造地貌研究中取得的新发现和新观点。专题内容涉及如专题活动断裂与褶皱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新观测技术、新数据与新方法;历史与史前强地震发生规律与活动构造的关系;构造与气候在高原地貌过程中的相互作用,高原形成的沉积和新构造作用,地表过程、活动构造和地球深部动力学的耦合关系等多方面。构建多学科,多技术,多层次交叉讨论的新平台。

(14)藏高原及邻区新生代构造
召集人:张 波   王伟涛   曹淑云   丁 林   王二七   李海兵
主要内容: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与随之发生的后碰撞过程导致的青藏高原隆升及邻区板内变形是新生代最为壮观的构造事件。近年来,通过微观与宏观、定量与定性、几何学与运动学、浅部地壳结构与深部流变、地球物理与地表地貌的多方位观测,对青藏高原及邻区陆壳结构与构造、变形行为与驱动机制为主导的陆-陆碰撞区大陆动力学认识取得了若干进展。欢迎同行从重塑印度-欧亚碰撞前与碰撞后的地体拼合、陆内变形方式、块体运动与大型走滑构造响应机制、下地壳流变与中上地壳构造/地貌响应过程等相关研究领域相聚于此专题开展讨论。

(15)环青藏高原盆地体系构造过程与油气聚集
召集人:贾承造   杨树锋   陈汉林   贾 东   郭召杰   张进江
主要内容:印藏碰撞及其持续的汇聚作用不仅形成了具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还激活了远离碰撞边界1500 km范围的大陆内部变形,强烈重塑了中国大陆内部构造格,形成了一系列环绕青藏高原的陆内造山带和盆地群--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Circum Tibetan Plateau Basin and Range System)。该体系独特的构造特征、复杂的形成过程及内部演化的差异性,为探索中国中西部新生代大陆构造和大陆动力学过程的重要窗口;同时改体系也是我国最大的油气资源聚集区之一,是我国的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和战略接替区,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五)特提斯演化
(16)特提斯构造
召集人:肖文交   孟庆任   刘俊来   万 博
主要内容:特提斯洋的消亡焊接了南北大陆,造就了全球最具规模的造山带:特提斯构造带。它是当今全球造山带(作用)类型发育和保存最全面的地区,尤其是其完整记录大陆碰撞造山的全过程最具特色。同时,特提斯洋是所有消亡大洋中最年轻的一个,特提斯构造带中保存了古大洋演化最为完整的记录。特提斯构造带保存全球最完整的大陆碰撞造山带和最年轻的消亡大洋这两大特点,使其成为研究全球构造的切入点。我们欢迎各学科的专家共同讨论特提斯的构造问题。

(17)东特提斯碰撞造山与成矿作用
召集人:侯增谦   杨天南   许继峰   刘成林   孙晓明   姚文光
主要内容:东特提斯造山带横亘欧亚大陆南缘,是全球规模最宏大、特征最典型、而且还在进行的大陆碰撞造山带。带内赋存有伊朗萨尔切什梅、巴基斯坦雷科迪克、云南金顶等一系列超大型矿床,是碰撞造山过程与成矿作用研究的天然实验室。该带主要研究进展包括:①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初步提出;②碰撞成矿背景的还原厘定;③一些特色性矿种或矿床类型的详细解剖。

(六)洋-陆转换与板块汇聚带及成矿
(18)洋-陆转换带
召集人:李三忠   刘青松   丘学林   郝天珧   董云鹏   李家彪
主要内容:洋-陆转换带(OCTZ)是大陆与大洋岩石圈转换之间的特殊构造地带。狭义的OCTZ指被动陆缘的陆壳明显减薄到洋壳出现的深水区;而广义的OCTZ则包括活动大陆边缘,至大洋岩石圈俯冲作用所能波及的陆内区域,但其核心研究区域依然聚焦于俯冲带和大陆边缘。本专题将围绕现今西太平洋、东印度洋和古老造山带中的OCTZ,探讨其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动力过程与机制及其相关的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等。就如上的关键科学问题,热忱欢迎海洋地质界与大陆地质界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界学者前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