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通知(第二号)


(二)岩浆作用
(7)东亚中-新生代岩浆作用与构造演化及其成矿
召集人:厉子龙   徐义刚   陈立辉   马昌前   周永章   杨进辉
主要内容:山盆地发育以及大规模成矿作用。由于对东亚中生代地球动力学演化存在较大的争议,尤其是陆内再造还是主要受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抑或多板块汇聚观点来解释东亚中-新生代岩浆岩的时空分布与构造动力学演化及其与成矿关系的地质事实,因此,很有必要对东亚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多学科、多方位的综合研究,以期进一步深化对东亚地球动力学演化的认识和解决国家迫切的矿产战略需求。欢迎广大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成矿及海洋地质等方面的专家和研究生参加此专题并踊跃投稿。

(三)同位素理论、分析和应用
(8)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的理论、分析和应用
召集人:黄 方   秦礼萍   朱祥坤   陈玖斌
主要内容:过去十几年来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MC-ICP-MS)的诞生和广泛应用引发了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的重大突破,由此形成了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这一令人瞩目的新兴学科。新的同位素体系不断得到开发,并被应用到从低温到高温、从地球内部到地表、从生物到非生物、从天空到海洋、从古环境到现代环境等等内容丰富的领域中,是国际地球化学界当今的一个研究热点。这个分会场将着重交流和讨论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但是不局限于)稳定同位素的分馏理论(例如质量分馏和非质量分馏、平衡分馏、动力学分馏、实验和理论计算等等)、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的最新分析方法以及在地球化学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四、构造地质、大地构造与区域成矿

(一)综合专题
(1)板块与大陆构造前缘论坛
召集人:张国伟   张进江   刘永江   肖文交   刘俊来
主要内容:如果板块构造的建立,中国由于客观原因未能参与;但是今天中国的科研条件和科研积累、以及中国独具特色的大陆构造,给中国科学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使我们参与到当代国际地学发展的这一重大前缘,立足中国大陆构造,对比全球,提出新观点,创建新理论,力争在大陆动力学这一前缘领域起到引领作用,推动地球科学发展。 鉴于此,由张国伟、杨文采、陈旭、戎嘉余、翟明国等院士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起,通过各种形式的战略研讨,开展板块构造与大陆动力学发展战略研究,集全国地学学术精英、博世界地学学术前沿,提出具有国际高度、发人深思、引起共鸣,并能实质性推动深化研究与地学发展的真知灼见,形成言简意赅、远见卓识的的咨询报告--中国板块构造与大陆动力学发展战略白皮书,用于指导近年来地学研究的优先发展领域。

(2)青藏高原周缘的构造变形与深部动力学过程
召集人:张培震   高 锐   王椿镛
主要内容: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向外扩展在其周边形成了一系列巨大的山系,这些山系构造变形强烈、地貌起伏巨大,是青藏高原向外扩展的前缘部位和最新组成部分,不仅控制着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还对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产生影响。青藏高原周边这些山系活动的构造图像是什么?这些山脉是何时开始形成的?什么样的地壳和上地幔结构及其变形过程控制着这些山系的形成与演化?什么样的深部动力学作用驱动着青藏高原周边的构造变形与运动?本专题欢迎构造地质、深部地球物理、大地形变测量、地球化学和地球动力学等学科的专家,共同探讨上述科学问题。

(3)花岗岩大地构造
召集人:王 涛   吴福元   韩宝福   马昌前   杨进辉   王岳军   王 强
主要内容:花岗岩是大陆地壳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记录了大地构造演化众多信息,是岩石与构造结合的纽带。花岗岩与构造的关系及其动力学意义是人们感兴趣的课题,也是颇有争议的问题。近年的研究进展和争议集中在:俯冲增生到后碰撞的花岗岩浆特点、花岗岩成因与地壳生长、花岗岩特征与地壳加厚与减薄的关系、花岗岩体变形构造及巨型花岗岩带形成精细过程及其构造动力学意义等。本专题将重点交流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研讨存在的问题。

(4)古地磁-构造研究新进展
召集人:李永祥   杨天水   颜茂都
主要内容:古地磁学已被广泛应用于解决不同类型的地质问题, 如重建板块古地理位置及其运移历史,约束地层年代,揭示区域变形,反映古构造应力场等。本专题重点围绕沉积物或岩石中的磁性方向记录, 探讨古地磁在构造地质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欢迎古地理重建,大陆碰撞时限,区域构造变形(如旋转、缩短等),磁组构,以及磁性地层等方面的研究论文成果。 也欢迎探讨磁性方向记录的获得机制、 稳定性,以及古地磁在解决其它构造地质问题中应用的研究成果。

(二)造山带、造山过程与成矿
(5)造山过程与深俯冲作用
召集人:林 伟   李三忠   董云鹏   刘晓春   张立飞   刘 良
主要内容:造山及其相关的构造作用将地球深部岩石剥露地表,为我们认识地球结构与形成过程提供了一把有效的钥匙。我国是造山带非常发育的国家,成山类型多样,造山过程复杂;既有俯冲型,又有碰撞型造山带;既有增生型,又有陆内造山带。在造山过程中,造山带发生了强烈、复杂的深部过程和浅表响应,伴随着深源地震、挤压褶皱、前陆盆地形成、岩浆活动、超高压岩石折返等构造现象,组成了完整的碰撞造山体系,为研究深俯冲及相关造山过程和机制提供了良好契机。本专题欢迎针对造山过程及深俯冲作用的研究进展报告,包括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地震学、数值模拟等学科,从而深入探讨造山过程及深俯冲作用的演化历程。

(6) 造山带深部地质过程
召集人:刘 焰   许 成   丁 兴   贺日政
主要内容:造山带是物质在地球内、外部进行双向交换的主要场所,因此其深部地质过程历来被世人所关注。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已投入到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提升了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过程的认识。经历了众多造山事件之后,在中、新生代之交,中国大陆格架基本成型,因此中国大陆及邻区保存有比较丰富的造山事件的记录,是深入探讨造山带深部地质过程的天然实验室。为进一步提升造山带深部地质过程的理解,本专题聚焦于中国典型造山带深部地质过程的交流。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围绕共同的研究目标,从不同视角审视中国典型造山带深部物质组成、精细结构及其演化过程。期望不同研究方法、不同学术观点的交流与争论能够激发出新的思维火花,进一步促进水、二氧化碳和硫元素等物质在地球内、外部循环过程及其机理的认识,试图从地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角度阐明中国典型造山带深部地质过程的科学本质,努力为我国当前面临的资源与环境等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7)中亚-兴蒙造山带
召集人:徐 备   刘永江   王 涛   郭 锋   聂凤军
主要内容:兴蒙造山带延绵于我国内蒙古-东北地区、蒙古和俄罗斯东部地区,是横跨欧亚大陆的中亚造山带在亚洲东部的主要组成部分。兴蒙造山带形成于古亚洲洋板块构造体制,又经历鄂霍茨克板块构造体制和古太平洋板块构造体制的叠合,孕育了相应的三大成矿体系,形成多期次、多成因和多矿种的巨量金属工业聚集,是亚洲东部最重要的成矿带之一。本研究拟设定为综合专题,将讨论兴蒙造山带的形成、鄂霍茨克与太平洋板块叠合等研究热点问题和相关成矿带等国家重大需求问题。欢迎在此范围工作的各个领域人员投稿。

(8)中央造山带构造演化与成矿
召集人:王宗起   董云鹏   张泽明   杨坤光   张建新   闫 臻
主要内容:中央造山带是南、北中国板块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型造山带,是我国重要成矿带之一。其结构与组成研究中国大陆构造演化与成矿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在地层、岩石、深部结构以及找矿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发现和成果,从而需要对该造山带的构造演化与成矿机制进行重新认识。为此,特申请该专题以召集国内外长期从事中央造山带研究的相关人员进行研讨。

(9)钦杭结合带地质演化与成矿
召集人:周永章   赵国春   陆建军   李晓峰
主要内容:钦州湾-杭州湾结合带是位于扬子与华夏两大古陆块中间巨型构造结合带,同时也是一个极富特色的成矿带,2009年被中国地质调查局列为第19条全国重点成矿区带,产出长坑银金、大宝山铜多金属、大绛坪硫铁、凡口铅锌等超大型-大型矿床。本专题鼓励从独立特色成矿单元视角,讨论钦杭结合带长期地质演化机制和巨型成矿系统演化规律,邀请参与钦杭成矿带矿床远景地质调查研究的单位和专家及其他感兴趣的学者来会交流取得了新的认识。